



十方圓通寺
- …



十方圓通寺
- …

法義篇
法義篇32題
【您想改名字改運嗎?不如老實念佛轉運喔!】
1.🏠師父,我想名字改運可以嗎?
🙏 道晟師父開示
一切唯心造。「名字」是個人因緣,個人業力決定對名字的感受,但是這種感受是無常的,可能前面喜歡,後面就不再喜歡而感覺平淡無奇,喜好與否一切由因緣決定。
很多人希望透過改名字來改變命運,改名後,因為喜歡新的名字,就會有信心,所以當心中有所祈求並實現時,就會歸功於改名字,其實祈求滿願只是定業中註定會發生的福報罷了!
這是人心的常態,當心中認定風水或是八字、姓名會影響命運,此時就會將所有發生的好事壞事都歸咎在認定的事物上,殊不知「一切都是福報在作用」。有福報的人覺得自己換了好名字,就會有好事發生,會很順利,自然應驗,此時就會覺得改名字很靈驗,其實這是他原本的福報所致。但是沒有福報的人改什麼名字都沒有用,不如念佛行善,累積福報,自然會增加福報。
結論:
1. 若你喜歡這個名字就改,一切唯心造。
2. 人的命運由福報、業力決定,念佛可以消除業障增加福報,是根本改變命運的最上方法,一定要持續念佛才能消業轉業,增長福慧 ,南無阿彌陀佛。
您改過名字嗎?看過開示後還會想改名字嗎?「老實念佛」遠勝改名字喔!
2.🏠末學拙見是否不要為了數字或禮物而稱佛名含糊帶過,不管是出聲念或默念乃至金剛持,心裡能聽得清清楚楚是否比較能對治自己的業障?
🙏道晟師父開示
謝謝你的寶貴意見,從這裡知道你是一個滿嚴謹的念佛行者。師父在這裡跟你做一個說明,這些師父在以往文字還有影片開示當中也說過,我們之所以力推百萬念佛,是要大家養成天天念佛,時時有空念佛的習慣,因為這就是一向專念。專修念佛一專念,篤定可以得生極樂世界,這就是十方圓通寺還有師父極力推廣百萬念佛最主要的宗旨。
我們會以禮物來鼓勵大家是效法歷代祖師,像少康大師為了讓一個城鎮裡都不念佛的人念佛,他先用錢給孩子,鼓勵他們念佛,剛開始念一句給一錢,後來可能十句給一錢。沒有多久,整個城鎮的孩子或是居民都開始念佛,這就是佛經當中所說的「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是要讓大家念佛得生極樂世界。在我們這種前提發心之下,我們所做的善巧方便的方法,那就是正確的方法。
就如同人間這些小孩子,乃至於初中生、高中生或是大學生,假設沒有考試或是老師不給作業,又有幾個人能自動自發的去寫作業、去看書本、去認真念書?畢竟自動自發的人比例很少,而我們普羅大眾就是這樣,大多數都是需要鞭策的,需要方法的,才能夠有毅力、有恆心持續的念佛下去,這就師父為什麼要提供禮物鼓勵大家的原因。
而這些得禮物的人經過五年整,我們推百萬念佛五年以來有留下很多蓮友們的感想,他們從剛開始覺得一天念三千聲簡直是天方夜譚,完全做不到,到後來甚至一年可以念到幾百萬聲。他們不是趕件,也不是含糊帶過,他們是因為開始念佛、開始消業,在阿彌陀的加持之下自然而然的產生這樣的一個成績。這句佛號還有阿彌陀佛的願力是極度的不可思議,不管你眾生是散心念佛、有心念佛、無心念佛,乃至於動物,牠什麼也不知道,牠只是聽聞到這句佛號,但是不管怎麼樣的念佛方式,阿彌陀佛祂的全體功德都在念佛眾生的當下,得到了祂的全體功德。這是一個無法想像非常不可思議的地方。所以乃至於一個小孩看到我師父,開玩笑的說阿彌陀佛,我都很開心,我也跟他說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有時候走路,師父遇到一些可能不是學佛的人,但是我是因為師父的身份,他們也說南無阿彌陀佛,師父也很開心,因為他念了這句佛,種下了一個盡未來際深厚的善根。
這句佛號不管是怎麼樣的方式稱念,就算他是為了得到禮物,或是為了希望念多一點,即使這樣子的情況之下,念出來的佛號功德絲毫不減,這是最重要的概念。當然,如果說我們能夠清清楚楚的稱念這句佛號,靜下心來念佛,那當然是最好不過了,這就屬於個人修行層次的部份。以後有機會師父在開示當中還會再跟大眾來說明提及。這個部分提供給你參考,希望你也能法喜的念佛、精進念佛,也歡迎你來拿師父的禮物,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沒有一定的形式,只要能輕鬆持續念下去就好!】
3.🏠想問師父「念佛如何才能念到歡喜輕安?一般要念多久才能念到這種狀態?能夠越念越想念,不會停止或退轉。」
我個人喜歡靜坐念佛,不出聲在心裡默念,念的很慢,一字一字的念,儘量每個字都聽清楚,但是念久了頭會漲,尤其是太陽穴,如果持續念下去,是否會精神太緊繃?我如果默念的同時,嘴做出念的形狀感覺就會好一點,但是喉嚨特別乾,會一直想喝水。
🙏道晟師父開示
念佛要念到歡喜輕安,首要條件是「信受佛願、感念佛恩」,相信稱名決定往生,在念佛等待往生的喜悅中,無盡感念佛恩,自然會歡喜輕安念佛。
其次是「放下」。
🌟「放下」,不單是放下對人世的眷戀,還要放下對念佛的執著,此「執著」非彼「執著」,是指放下對「念佛形式的執著」。
佛號是實相,實相無相,能徧一切處、攝一切法,所以「任何形式的念佛都是對的」!
🌟若念佛時感到心中有罣礙或身體有負擔,並不是念佛不適合自己,只是還沒有找到契合自己因緣的念佛方式,此時只要調整方式,以最能讓自己安心舒適的方式來念佛就好,只要心存恭敬,無須罣礙或擔心方式的對錯,沒有對錯,因為佛號是實相,可以用任何形式稱念。
例如,可以盤腿念佛、坐著念佛、站著念佛、走路念佛,沒體力時可以半臥念佛、生病時可以躺著念佛;可以心中默念、只動嘴不出聲念、小聲念、大聲念、唱念⋯⋯,沒有一定的形式,完全視個人的身體環境狀況而定,只要能安心念佛,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善導大師說:「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善導大師說的「行住坐臥」即是不論形式,隨時隨處皆可念佛,🌟最重要是持續念佛,只要能持續一向專念,必定往生西方。
至於如何做到不退轉?只要「信受佛願、感念佛恩」,又找到契合自己的念佛方式,自然會越念越法喜,越念越想念,即能不退轉。
未出三界的眾生,因為身口意受業力牽引,所以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無法做到堅定不移不退轉。而念佛全仗佛力,只要如上所說的念佛,蒙佛加持,就能不退轉。
居士應是有禪修的習氣,所以喜歡「靜」,不喜歡念頭亂、急,而念佛是可以圓融一切法門的,喜歡禪定,念佛正好!喜歡念得清楚也很好、默念或動嘴都很好,想喝水就喝水,頭痛就休息一下,輕鬆地念,嘗試在行住坐臥中以輕鬆的方式念佛,只要念佛都好!持續念佛就好!
4🏠請問法師:印光大師說「果地覺因地心」,這句話如何理解?
🙏道晟法師開示
這段話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這四句話非常清楚說明了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
「果地覺」:是指阿彌陀佛成佛的覺悟,就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這六個字代表阿彌陀佛所有的一切,包含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及度眾生的願力。其願力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所以站在眾生立場,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往生。
「因地心」:是指我們現在是凡夫,還在因地中,當我們生起念佛願往生的心,生起相信稱念彌陀名號必定往生的心,就叫因地心。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相信阿彌陀佛的果地覺名號一定能救度我這樣的凡夫,故而放下自力修行,捨棄雜行雜修,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專稱彌陀佛名,如是相應佛願,必定往生。
「因該果海」:「該」是指該羅、包括、具備、總攬無餘的意思,「果海」是指阿彌陀佛果地覺的功德大寶海。
我們現在雖是業力凡夫,但是因為信順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這個「因地心」就已經將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大寶海全部都包括在內,總攬無餘,也就是說念佛願往生的眾生,念佛當下就得到阿彌陀佛的全體無量功德,能轉化無始劫來的生死重罪。
「果徹因源」:「果」就是阿彌陀佛的果地覺,「徹」是通達、抵達、貫徹到底,「因源」是指凡夫因地心的源頭。
凡夫因地心的源頭從哪裡來?就是從這句名號貫徹而來的。也可以說,只要念佛,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當下可以通達凡夫最源頭最細微的念頭,即使是再微細的「念佛願生心」,也都有阿彌陀佛全體果地功德!所以,在我們貪瞋癡三毒熾盛的無量念頭中,只要有一念「念佛願生心」,阿彌陀佛果覺功德照樣通達無礙,這即是善導大師說的不怕貪瞋水火二河,能護佑眾生的彌陀願力「白道」。
總結:只要念佛願往生,無時無刻與阿彌陀佛果地功德緊密不分,其親密程度更勝形影不離,念佛人隨時有阿彌陀佛放光守護,攝取不捨,只要盡此一生一向專念,必定得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回向知多少】
5.🏠請師父慈悲開示:我們念佛承蒙佛無上功德,若回向他人,是否如地藏經所說,念者得六分,被回向者只得一分?
🙏道晟師父開示
(一)佛經中所說的數字是表法,不是人間的數字概念。
「地藏經」中所說的七是表法,並非真正的七,如同「佛說阿彌陀經」中的若一日至若七日也不是指七天。七在古印度,是圓滿、完整的意思,以方位來看是東西南北上下中,除此之外,天數也以七天為一個週期,故以七做為表法。
地藏經中的「七」是指全部的功德,「一」是指其中一部分的功德,七分之一的意思是指迴向出去的功德只是整體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功德仍是在自己身上,而迴向出去的功德,因緣成熟後也會回到自己身上。
(二)每個人的七分之一都不同
每個人回向給他人,對方接收到的七分之一功德皆不同!因為每個人所修功德不同、念頭強度不同、心力不同、意念集中程度不同、念頭持續時間不同。
例如要回向的人,一個是你最愛正在生病的孩子,一個是你不熟的朋友,你對此二人,回向的迫切程度、念佛的專注程度、念佛的數目、念佛的時間,一定都不同,你的孩子可能得到10%功德,另一個不熟朋友可能只得到1%功德,但是兩者都以七分之一做為表法。
佛號有無量功德,但是凡夫亦有無量念頭,所以即使都一樣以『求生極樂世界的前提下』,念佛回向各種人間祈願,每個人結果仍不同。如果念佛者極專注、極精進、極懇切、持續不斷念佛,所回向功德的百分比必然較高,祈求滿願的程度也較高。
但是不論回向功德的百分比是多少,念佛是人間祈願、解決人間難題的無上法門,無有超過此法,只是凡夫念頭太多,削弱回向力量。所以才說『只管念佛,一切交給佛安排。』,因為佛眼透視我們所有的念頭、所有的業力,遠遠超過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其實根本不了解自己),只管念佛,安忍業果,佛自會做最好的安排。
(三)念佛得生極樂是阿彌陀佛超越因果法則的不可思議願力成就。
由此更可知念佛往生西方的極可貴!
因為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悲願,讓凡夫在千萬億恆河沙散亂念頭中,只要有一念想往生西方的念頭,當下都可以往生!這也是「觀經下品」地獄已現前的眾生,只一念就往生的原因。
此即是善導大師說的「二河白道喻」,不論凡夫貪瞋的水火二河有多兇猛(妄念有多少),只要有一念求生西方的念頭,仗佛願力,波濤洶湧的河中就會出現一條不懼水火、堅固不摧的「白道」,讓我們到達彼岸。
但是,千萬不要誤會,以為只要生起一念求生西方的心已篤定往生,那就不用再念佛了,觀經下品的眾生是因為已即將命終,所以只一念就往生,而我們尚有一段歲月才命終,在這段時間中,因為妄念無量、心念無常,若不盡此一生持續念佛,「求生西方的念頭」就會斷斷續續似有若無,甚至完全消失,也就是說,水火二河中的「白道」亦是似有若無,時有時無,若無阿彌陀佛的願力白道,我們如何到達彼岸?
(四)人生百年轉眼過,諸事隨緣莫強求,老實念佛方為上,仗佛慈力往西方,到彼成佛廣度眾,何愁不度回向人。
「黑暗中見到白光白煙是什麼?」
6.🏠我時時刻刻都有唸南無阿彌陀佛,上星期六午睡前也有唸,在還未完全睡著時口裡依舊在稱念。過了一會兒,房內電燈已關,但卻出現白光。即便是緊閉雙眼也可以感受到光線,還有白煙。請問師父這是什麼?是我睡前都習慣唸佛的緣故嗎?
🙏道晟師父開示
你說你時時刻刻都念佛,真是太讚嘆了!真是太好了!希望你能夠盡此一生保持下去,將來必定得生極樂世界。
你所描述的這些現象可以稱之為『感應』,也可以稱之為『幻相』。
👁凡夫如瞎眼人見不到光明
阿彌陀佛的光明超勝一切光,照耀無量無邊十方世界,只要有一眾生稱念佛名,即蒙受此光照攝,只是業力凡夫業障太深,凡眼一無所見,一無所感,但是光明真實存在,絕不能因為看不到,就否定念佛必蒙佛光照攝。
如同陽光普照大地,瞎眼的人看不到陽光,眼前仍是一片黑暗,他說根本沒有陽光,陽光不存在,這是正確的嗎?凡夫就是瞎眼的人,深重的業力讓我們見不到真如實相,但是阿彌陀佛從未捨棄我們,只要念佛,恆常以光照念佛人。
❓那麼,為何有些人有感應呢?為何我沒有?
(一)因緣際會對上頻道的幻相
凡夫在某個因緣下,或因至誠懇切、或因專注念佛、或因宿世因緣,在一瞬間,突破業障的黑暗,剛好觸及到佛的頻道,感受到佛的光明,即產生『看到』的感應,它不是恆常真實的存在,所以是幻相。
如同生活在沒有窗戶黑暗密室中的人,從未見過陽光,不知道何謂陽光,當有一天,他無意間在屋頂挖一個小洞,挖開的一瞬間,陽光即時從洞口照射下來,驅走黑暗,光耀滿室,他即『看到』陽光。
其實,佛光一直存在,不用羨慕『看到』的人,因為佛光平等照耀念佛人。
(二)見相不代表境界,念佛功德平等。
即使有見光、聞香味等相,不代表個人念佛的精進與境界,單純是個人因緣。
而且不論有無「相」,念佛功德皆是平等,反而是沒有任何「相」更幫助眾生老實念佛,所以切記,未來若再見應做如是想,不可以起任何執著想。
(三)相信佛願即見到佛光
凡夫就是生活在黑暗密室中的瞎眼人,業力一層一層包圍,又厚又黑,令我們見不到佛的光明,但是,只要念佛,佛光自會穿透黑暗業力,即時照耀我們。
只要對佛的願力深信不疑,即是『見到』佛光。
(四)唯有佛號是實相功德,請堅定持續念下去。
娑婆世界所有的一切,不管是看到、聽到、感受到的,都是虛幻的,不是永恆真實的存在,唯有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是真正的實相功德,永恆真實的存在。
所以,對於任何所見所感的感應,要清楚明白佛力是本來就存在的,只不過是因緣際會下,讓自己偶然觸及到罷了,而且所感還只是佛力的千萬分之一而已,不能執著感應,應當更加堅信佛所說的法,然後更堅定的念佛下去。
你見到的白光白煙就是如上所說的道理,並不是因你睡前習慣念佛所以感受到。請你以後不管再看到任何的現象,都要如是的透視它,不執著它,堅定相信佛的願力,相信佛號功德,持續老實念佛下去,必獲真實大利,解脫生死得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諸大菩薩接引西方絕無問題,問題在眾生自身⋯⋯]
7.🏠請示師父:地藏王菩薩能夠接迎眾生往生極樂淨土嗎?還是只有西方三聖可以?
🙏道晟師父開示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可以接引眾生往生西方,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諸菩薩也可以,只要眾生『真心至誠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十方諸佛菩薩決定護佑,助其往生。
但是十方眾生往生的唯一依靠,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所謂「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轉。」。
十方眾生根機與得度因緣皆不同,而阿彌陀佛能順應一切眾生根機因緣,所以,即使眾生的因緣是親近地藏王菩薩,修持地藏法門,或是稱念任何佛菩薩名號都無礙,只要做到『心心念念真想往生極樂世界』,仍不出阿彌陀佛「 聞名」之範圍。
🌟但是若非專稱阿彌陀佛名仍屬『往生不定』!
因為眾生心念無常,難以專注,無法持之以恆,「欲往生極樂之念頭」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而執著世間五欲六塵的念頭此起彼落接連不斷,『至誠真心想往生、心心念念欲往生者』千中少有三、四,所以,若眾生修持念佛以外的法門欲往生極樂,因為做不到『心心念念欲往生』,此修行之路萬分危險,得生者甚稀。
🌟唯有『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名者』才是扎扎實實相應阿彌陀佛願力,此人雖然和其他凡夫一樣妄念紛飛,貪瞋癡強盛,習氣深重,但是因為專稱佛名,有阿彌陀佛的保證,隨時都有往生西方的條件,而且過去生中無量諸邪業繫都無法障礙往生,因此,唯有稱念六字名號才是堅固不摧之「往生白道」,才有百分之百的往生把握。
善導大師開示『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讚念佛功能。』
🌟所以,問題不在菩薩能否接引,諸大菩薩接引西方絕無問題,問題在眾生自身,請務必要認清此時是末法時代,自己是罪業深重的凡夫根器,要靠自力修行其他法門而獲得解脫決定無望,今生唯一能出離六道輪迴的法門是念佛,所以,請務必堅定信願,一向專念,不雜行雜修,老實念佛到底,必定得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8.🏠師父您好!我是來自新加坡的居士,我想請問有關淨土宗的「一向專念」理念。
「永明延壽大師」也是淨土宗的祖師,他每天念十萬遍阿彌陀佛聖號、念一部《妙法蓮華經》、修108種佛法,裡面有三分之一全都是密法,這是他自己修行筆記「自行錄」中所記載。
如果按照一向專念的說法,阿彌陀佛化身就是在「雜修」了?阿彌陀佛為什麼要這樣示現?說明「法門無量誓願學」很重要!請問師父如何看法?
🙏道晟師父開示
【前提】
不論是諸佛說法、祖師示現都有其時空背景,及當時所要度化眾生的善根、福報、因緣,綜合這些因素方以身教言教說法,眾生不了解,往往以表相來論定,斷章取義,因而產生許多錯謬的結論!
如同你的結論「法門無量誓願學很重要」,這是站在聖道法門自力修行的立場所說,完全背離阿彌陀佛本願、諸佛本懷,阿彌陀佛本願及諸佛本懷是「意在眾生一向專念彌陀佛名」!一句六字洪名已包含一切法門,豈只是無量?一句六字洪名即是阿彌陀佛全體佛果功德,豈是業力凡夫自力雜修極微少功德所能比較?又凡夫根器豈能與永明延壽大師根器相提並論?
值此末法,又是凡夫陋劣根機,捨此萬德洪名不念,妄自雜行雜修,要何時才能解脫生死?
至於大師為何不能如同善導大師一般直說淨土?師父認為說法要看眾生因緣與福報,善導大師是處於佛法正昌盛百家爭鳴時期,自然要豎立淨土宗念佛之法,而永明延壽大師是處於佛法滅後才剛振興時期,自要廣說諸法引導更多人求生極樂,背景不同,教導方式不同,如同世尊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先從苦集滅道四聖諦開始說,以成熟眾生善根,直到度化後期才講淨土法門,所以,大師也是因應當時眾生福報因緣,而說四料簡思想的念佛法門。
聽聞正法需要深厚福報,若眾生福報足夠,諸佛何嘗不想一暢本懷,直接宣說淨土法門?但礙於眾生福報有限無法信受,只能應所緣眾生根機、福報與因緣而說法。
所以,現在我們能拜讀到善導大師的著作,等同於親聞佛說淨土法門,這是多麼大的福報啊!千萬要無比珍惜珍惜再珍惜啊!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法門雖然無量無邊,但實在非我等根器能學能修能成,法然上人、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印光大師等歷代諸祖,以菩薩再來人之上乘根器,尚且擇法念佛,更何況凡夫根機的我們,怎能不念佛?所以,無量法門等你往生極樂之後,自然能學能修能成,在往生之前,請安於自己根機,順佛本願專稱彌陀佛名,以篤定往生解脫成佛為要,南無阿彌陀佛。
9.🏠請問師父:「善導大師有教導夢中見佛的方法嗎?」
如附:
「弟子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今聞善知識教言,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本願功德,稱念佛號,因為愚痴業障蒙蔽故,不能得見諸佛菩薩國土莊嚴,願佛菩薩加被於我,令我得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及其國土清淨莊嚴,如是妙相令我得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道晟師父開示
有的,這是善導大師的善巧方便,藉此引導眾生念念不捨的念佛,乃至在睡前仍持續念佛,使「夜莫空過」,讓我們不隨業力的念頭,令佛號主導我們紛亂的雜念,若能不懈怠地持續念佛,很容易於夢中見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妙相。
善導大師云「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行住坐臥就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為,當然也包括睡眠,而睡眠是最容易妄念紛飛的時候,所以,以此方便鼓勵念佛人睡前憶佛念佛不做他想,以達到念念不捨的目的。
此法蓮池大師亦云:「善導大師古稱阿彌陀佛化身,今此願文,修淨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暫時無驗而輒廢惰,務必久遠行持,必於淨土,功不唐捐。」
念佛憶佛是真實功德,順阿彌陀佛本願,夢見佛並不是主要目標,往生極樂成佛才是真正目標。所以,即使未曾夢見阿彌陀,也不可廢惰,最重要是要不分早晚念念不捨地念佛,並非只有睡前至誠念佛。
若真想夢見佛,白天至誠念佛一樣有此功效,早晚都如此念佛就更有機會夢中見佛,而且念念功不唐捐,若能念念不捨地念佛必定得生極樂!
【佛子不爭辯,但誓必護法護教,如護眼中珠!】
10.🏠弟子在網路上看到影片說阿彌陀經是假的,弟子念佛的心雖沒有被動搖,但覺得這個說法有點可怕!而且已在網路上傳播,想必也有很多佛弟子會看到,現在是末法時代,我該如何讓自己具有正知正見,請師父慈悲開示。
🙏道晟師父開示
在末法時代能聽聞正法要具足無上福報,於正法中能得聞淨土法門,而且依教奉行,更是希有,如善導大師所說「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亦如佛陀所說「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佛是如語者實語者,絕無虛言,世尊更以讚美佛之珍貴希有的芬陀利花(大白蓮花)來形容念佛人,可見念佛人何其難能可貴!
淨土三經與主流大乘經典絕無虛假,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深重誓願成就,釋迦如來與藥師如來等十方諸佛護念宣說,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現身指歸,又承諸祖龍樹、天親、曇鸞、道綽、善導、法然、承遠、法照、少康、永明、省常、蓮池、澫益、截流、省庵、徹悟、印光等祖師一脈相傳,諸祖皆是上根利器之聖人、法門龍象,若有偽造,以祖師開悟證果之智慧法眼豈有不察?
千萬不可因大藏經版本目錄不同,而摒棄大乘經典斷送法身慧命。多數大乘經典由四大譯經法師主導翻譯: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玄奘三藏法師、真諦三藏法師、不空三藏法師,譯經團隊皆高達數百人至數千人,皆是各地高僧菁英、一時之選、智慧超群,豈有不察?
從「大品經序」中之記載,可以清楚看到翻譯出「佛說阿彌陀經」的鳩摩羅什法師其譯場規模之龐大與嚴謹:
「 以弘始五年,歲在癸卯四月二十三日,於京城之北逍遙園中出此經。
法師手執胡本,口宣秦言(翻譯經文),兩釋異音(解釋經文),交辯文旨(辯經)。
秦王躬攬舊經,驗其得失,諮其通途(討論經義),坦其宗致,與諸宿舊義業沙門釋慧恭、僧略、僧遷、寶度、慧精、法欽、道流、僧叡、道恢、道檦、道恆、道棕等五百餘人,詳其義旨(討論經義),審其文中,然後書之(筆受)。以其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盡。校正檢括(審訂釋文),明年四月二十三日乃訖。
文雖粗定,以《釋論》檢之,猶多不盡。是以隨出其論,隨而正之(審訂譯文)。《釋論》既訖,爾乃文定。」
而且鳩摩羅什三藏法師荼毗後,舌根不壞,表其所譯經文真實,何來虛假?
玄奘大師翻譯諸經以及《心經》,受持者感應無數,何來虛假?
中國歷代各宗各派祖師,依據經典而開悟,如智者大師讀誦法華經進入法華會上;惠能大師、中峰禪師等聞誦《金剛經》開悟;永嘉大師讀誦《維摩詰經》開悟;諸祖皆因經典開悟,各自教化一方,廣開法筵,利益眾生續佛慧命,何來虛假?
「佛說阿彌陀經」是釋迦如來無問自說,十方諸佛共讚護念,介紹阿彌陀佛徹底悲心無上願力所成就之極樂世界,指引眾生稱念佛名往生淨土之極重要法門,豈容業力凡夫毀謗斷人慧命?而且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玄奘三藏法師皆有翻譯,有諸多聖人把關,我等何須憂慮?
千百年來佛的法身慧命依靠諸位譯經三藏法師,及龍樹菩薩至印光大師等諸祖,捨身豁命延續至今,念佛往生極樂者無數,感應眾多絕無錯謬,務必跟隨祖師腳步,追隨正信佛法,自可安心安穩。
佛子不主動爭辯,但誓必護法護教,對於佛所說、三藏法師翻譯、諸祖證盟之大乘經典,必將如護眼中珠般守護,南無阿彌陀佛。
[無明生死大夢夢中夢 覺醒唯有稱念佛中佛]
11.🏠居士傳來:我做了一個夢,夢到走進大法會現場,兩旁坐了好多出家師父,有一位坐在椅子上長得瘦瘦小小,穿褐黃色僧服的師父對我招手開口說:「妳來跪我腳邊」,我趕快過去跪他腳邊,他很慈祥問我:「你來這裡,有什麼事呢?」,我心想:如果將心事講出來,那全世界的人不都知道了嗎?我就假裝說:「我要問工作的事」,然後在心裡將心事用心電感應方式通通告訴他。
我才一講完,祂就從桌上拿了一張白紙給我說:「答案在上面」。我一看,裡面都是四個字,但我都看不清楚內容,突然,其中有四個字浮出來「宿世因緣」,祂指著這四個字說:「妳要跟他化解宿世因緣」,就笑笑的把那張紙送給我。
我問祂:「請問這裡是哪裡?」,祂指著牆壁用台語說:「妳識字自己看。」,牆壁上寫著:[土城承天禪寺],我又問祂:「請問你是誰?」,祂又指著牆壁說:「妳識字啊,妳看。」,牆壁上就浮現[廣欽老和尚],我開心向祂道謝。
我請示過其他人,他們說這個夢是我的幻想,是癡迷幻化,不是真的廣欽師父慈悲指引我,因為一般人不可能夢到廣公!請問道晟師父:我這個夢是有其他的涵義嗎?還是真的是廣欽師父勸我念佛,化解彼此因緣呢?還是只是幻影泡沫呢?
🙏道晟師父開示
「無明生死大夢夢中夢,覺醒唯有稱念佛中佛。」
夢境本幻,強而說之,約略有四。
一、佛菩薩示現,因為種種的因緣以及精誠的至誠心而感得。
二、冤親債主現前討報。
三、八識田中生生世世以來,紛亂無比的業識種子所顯現,拼湊成沒有邏輯、沒有道理可言的夢境。
四、現前第六識當中掛礙、擔心、害怕的事情,這一些業識的種子會共同製作一齣夢境的電影。
雖然約略分為四類,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第三類跟第四類,也就是都由凡夫妄念種子現行,互相交錯、編劇、導演,而交織成一齣夢境的影象,所以也可以叫做『無明生死大夢的夢中夢』。
自古以來,有沒有佛菩薩指示的夢境?
有的,像『阿難七夢經』中所記載阿難尊者夢見末法景象的七個夢境;祖師大德傳記中所記載因為恭敬懇切精進之下而感得佛菩薩示現的夢境;或是歷代記載三寶弟子在精誠下所感得佛菩薩示現的夢境。
而冤親債主在夢中討報的真實案例也是有的,但是上述兩類夢境的比例相對非常的低,絕大多數的夢境都是由妄念的種子所形成。所以,你遇到很多人跟你說你這個夢境是你的幻想,痴迷幻化,以這個角度來說是正確的。
面對夢境,師父提供三個方法。
(一)
透視、了解、放下、不執著。了解夢境本質原本就是虛幻不實,一味追究夢境的涵義,只是徒然浪費時間,一點意義也沒有,應將餘生寶貴時間用來一心念佛。
(二)
若做夢後真的不安心,那麼請向阿彌陀佛陳述夢境,然後將夢境交給大慈悲父處理,不再放心裡,交出去後就安心念佛,深信即使是冤親債主討報,阿彌陀佛也自會處理。
(三)
如果已經向阿彌陀佛陳述過夢境仍然恐懼不安,那麼就於寺中寫立一支「夢中來求度的冤親債主」牌位,然後一心念佛回向,深信佛號功德、供養三寶功德可以讓冤親債主得度,不再掛礙。
師父曾開示過以念佛改善夢境的真實案例,其中最嚴重的是一位女大學生,她因為過去生的深重殺業,致使不管白天黑夜,只要閉上眼睛睡覺就會看見鬼,而且都是要來索命傷害她的,但是透過專心精進念佛幾天後,夢中索命鬼魂先是改變瞋恨的態度,到排隊俯首只希望得到她的念佛功德,最後所有冤親債主仰仗佛號功德得度,不再出現。
像如此嚴重的情況都可以透過念佛改善,更何況只是一般夢境?所以,只要每天持續至誠念佛,不管是先人求度、冤親債主討報、或是妄念紛飛的雜亂夢境,都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佛力改善,徹底解決。
面對夢境、預知或感應都要以平常心看待,不用太過在意或時常回想。所有修行均當依法,一切以法為主,不依夢境、預知或感應。因為注重這些感應會偏離佛本意,不但沒有利益甚至會失去佛法的真實大利。
你的夢境是否真為廣欽老和尚示現指引並不重要,因為你此生所遭遇一切境界皆不離因緣果報,而要化解業果,最快速徹底有效之法,無有超過念佛,所以,歸根結底仍是要念佛。就算此夢真是廣老示現,也是要你念佛化解宿世因緣。
凡夫業識紛飛,思考情緒行為皆受業力牽引,又身處惡世末法時代,除淨土法門稱念佛名一法,其餘法門都無法修持,更遑論出離生死大夢!應慶幸自己宿世莫大的善根與福報,今生方能得遇純淨土法門,應順佛本願依教奉行,死心執持這句名號到底,餘生所有精力都要放在念佛,莫換題目,今生務必從累劫生死大夢醒過來!
12.🏠廣欽老和尚云:「帶業不能往生,經典中之〝帶業往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樣。你有願心要往生極樂世界,臨終時,如業力大於念力那還是不能往生,但會因你的願力而轉為人身,再繼續念。如此轉了幾轉,一直念到你的念力大於業力,就能往生。」
請問師父:如何去理解業力,念力與願力?
🙏道晟師父開示
(一)
看經文開示要能透徹本意,不能斷章取義。
廣欽老和尚是我的師公,是千百年少見的禪淨雙修聖人,極值得恭敬尊重。
廣老的開示都是根據當下因緣,契理契機而說。但是後人根器漏劣智慧不夠,無法透徹本意,經常斷章取義執著不放,造成法盲,錯失念佛利益,甚至誤認為廣老所說與諸祖之論有所矛盾!
廣欽老和尚這段開示教化的是指「阿彌陀佛現前接引也不肯往生的人」。
許多人經常自詡是願往生極樂者,往生時阿彌陀佛現前,卻因牽掛世間家人而不願往生,當念頭不願往生,如何仰仗阿彌陀佛願力往生西方?因而無法蒙佛接引。所以廣欽老和尚所說「業力大於念力」是指這種情況。
(二)
何謂「帶業往生」
帶業確實不能往生,是因念佛諸罪消滅而往生!
觀經下品上生中,阿彌陀佛說『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雖然罪業凡夫業障深重,但是因為念佛相應阿彌陀佛願力,諸罪消滅如片雪近於洪爐,因此決定往生。
(三)
業力、念力、願力是一非三
業力、念力、願力是一非三,因用不同而名不同,照力的大小排序是佛願力>業力>我們念力。
如果沒有阿彌陀佛願力,沒有佛號無上功德力銷融凡夫的深重業力,就只剩下我們掛念世間家人等等的執著念力。
而「來世得人身繼續念佛」,就是觀經中所說阿彌陀佛對念佛眾生攝取不捨,直至眾生往生。這一世沒往生的眾生,阿彌陀佛在其下一生仍持續度化,直至往生為止。
否則依凡夫一生造惡的因果業力必失人身,豈能得人身和繼續念佛?這全是佛號功德與佛的護佑。
這段開示是廣欽老和尚悲心咐囑,要眾生真正願往生。
(四)
唯依佛說與淨土宗祖師所說
法無高下,應機者妙。他宗祖師皆是聖人,但我等是淨土行人,不可依他宗教法修行淨土法門,因各宗雖皆佛說,但理機不契,故惟能依淨土宗祖師教法。
何況淨土法門是佛境界的法門,唯佛與佛能知,非九界自力眾生能信解,是難信之法,故欲往生淨土之行人,唯能依佛說與淨土宗祖師所說。
淨土宗傳承自釋迦牟尼佛,從龍樹菩薩、曇鸞大師、道綽大師、善導大師一脈,直至近代印光大師皆不離宗本。
淨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世傳是阿彌陀佛化身,其所寫的《觀經四帖疏》更如同佛經,不得更改一字,善導大師替眾生楷定往生標準,帶領眾生望佛本願,一向專念佛名。
我們應依善導大師等淨土宗祖師的教法,如愚夫愚婦般老實念佛,了知任何眾生的往生都全仗阿彌陀佛願力,彌陀願力「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只要願意往生決定往生。
(五)
應具足機法二種深信
為何如此簡單卻不能往生?因為不具足善導大師說的「機法二種深信」。
沒有做到機深信。
不認為自己是無可救藥的凡夫,要全仗佛力救拔。即使信,也在許多地方高估自己,從許多公案可以證明,念佛人往往高估自己往生意願,真正阿彌陀佛來迎時,卻掛念家人,錯失往生大利,而凡夫不知其未能往生的真正原因,卻往往歸咎於念佛卻不能往生。
沒有做到法深信。
對於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力未能深信,所謂「三念五念乃至一念,都能讓下品下生的極惡眾生往生西方」,但是眾生卻誤認為阿彌陀佛救度我們會有門檻、有條件,無視阿彌陀佛的平等大慈,自誤誤人。
(六)
老實念佛到底
師父勸你要老實念佛,深信彌陀願力佛號功德,自然不會有這些疑惑,否則你參究這些終究是無明妄念,而無明妄念正是生死根本,故最上善根的念佛行人是如愚夫愚婦般老實念佛。
蕅益大師《自像贊》云:不參禪,不學教,彌陀一句真心要。不談玄,不說妙,數珠一串真風調。由他譏,任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晝夜稱名誓弗忘,專待慈尊光里召。懸知蓮萼已標名,請君同上慈悲艁。
生命無常呼吸間,以上述蕅益大師《自像贊》勉勵於你,望你好自為之,把握時間老實念佛,莫再做不切實際的妄想,南無阿彌陀佛。
13.🏠居士問:往生上品上生及中品上生的條件是什麼?
🙏道晟師父開示
念佛。
諸法是一不二,彌陀報土是一真法界,眾生全仗彌陀願力往生,受用同佛,既是同佛又何來品位、優劣?全因佛為我等漏劣凡夫說法,而方便說輩品高下,以引導念佛。
雖眾生根器分三輩九品,有種種差別,但往生條件唯有念佛。
善導大師將九品都歸為凡夫,即使是上品上生也是因為「心有分別,而生品位差別」,完全信受彌陀願力者,相信彌陀平等大慈、平等救拔,受用同佛,沒有九品差別。故說念佛三萬者是上品上生是引導信受彌陀善根未成熟者精進念佛,令其決定往生。
至於為何說是三萬?其實是因為凡夫如果把佛號念得清清楚楚,三萬即是從早念到晚,用意是讓眾生念頭不離佛號,時時刻刻與佛相應。
念佛是難信之法,即使佛說沒有門檻,「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你仍未全信,即使佛說「往生與佛無異」,你仍未全信,故生這些疑惑,浪費寶貴念佛時間!應聽諸位祖師教誨,念佛要如愚夫愚婦才是念佛的上上根,如此念佛皆超越上品上生,因為進入一真法界境界的極樂國土,是一不二,何來九品?此是佛的方便引導,不可挑錯地方執著,以免耽誤自己或是耽誤別人,勸你往後老實念佛,莫再打不著邊際的妄想,浪費念佛時間,南無阿彌陀佛。
14.🏠佛號可以出聲或不出聲念;那讀誦經典也是如此嗎?我前一陣子一天默念三部地藏經,剛開始還好,半個月後感覺怪怪的,恭請師父開示。
🙏道晟師父開示
非佛事或作課時可以不出聲,以閱經方式看經典。
🌟閱經重在專心、不起分別、恭敬、不疑,如親對佛聖容,一心聆聽。
智者大師因心中無有分別妄念,故而能於誦法華經時進入三昧。但一般人喜愛一邊誦經一邊研究,不知此全是妄念紛飛,沒做到「專心、不起分別、恭敬、不疑」,若要探取經典義理應另外找時間恭讀祖師論著,不妄自依文解義。
地藏經是可以依止修行直至成佛的大乘經典,對個人修行與因果業力有絕對的加持,是岀聲誦或是不出聲閱讀絕無問題,而凡夫所有感受皆受業力牽引,不應取自身感受而對經典本具的威神力有疑,若能如上恭敬閱經,出聲不出聲皆如法。
但要知道人命無常呼吸間,以我們業力凡夫薄弱善根,即使終其一生研究經典,也難有所領悟,更容易在貪嗔癡驅使之下,淪為口頭功夫,毫無真實利益!
故說,若非為人師者,研經不如恭敬閱經,閱經不如念佛,因念佛直接相應阿彌陀佛願力,直接得到佛果地功德,在一切修行法門中,唯有念佛,凡夫方能念念得到真實利益。
15.🏠我念佛求生西方,可是也會念觀音菩薩,這樣算雜行雜修嗎?
🙏道晟師父開示
師父特別諒解這種情懷,因念佛佛子雖然專稱佛名,仍對觀世音菩薩特別仰慕、依賴,因為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護佑眾生,廣大靈感有求必應,靈感度化眾生事蹟無所不在,千百年來已深深融入民族文化與我們生活習慣和心中,對我們來說菩薩猶如幫我們遮風擋雨的慈母,從電影、戲劇、傳說、故事、地名都有觀世音菩薩的存在來看,可知不論是否學佛對觀世音菩薩都有一份如對慈母的情懷。
所以藉由觀世音菩薩聖誕因緣,師父透過經典帶大家突破迷霧,清楚分析觀世音菩薩的定位,說明稱念彌陀往生跟稱念觀世音名號往生的差別以及如何分辨「一向專念」與「雜行雜修」?
一、 阿彌陀佛是觀世音菩薩的本師
《莊嚴經》: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所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眾生,皆受阿彌陀佛教化成佛。如同世尊教化十大弟子,雖然皆為人天師表,無一不是師承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亦是完全奉行阿彌陀佛教法,承阿彌陀佛願力,功德神通受用同佛,以古佛再來的深厚善根,用種種方便、種種法門、種種化身在十方世界貫徹彌陀本願,以彌陀名號接引眾生往生極樂無有休息,所行與阿彌陀佛不二。
由此可知,不論是大慈大悲或是聞聲救苦,本師阿彌陀佛都絕對比觀世音菩薩更加圓滿,如同佛陀的十大弟子不可能超出佛陀。
二、 往生唯靠阿彌陀佛願力
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就,往生唯除阿彌陀佛願力,別無其他。觀世音菩薩以種種方便,冥冥之中引導眾生相應阿彌陀佛願力,令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各種往生情況道晟師父皆在影片中詳細說明分析,結論是往生西方稱念阿彌陀佛是直行,稱念觀世音菩薩是繞道,先由觀世音菩薩接引,再轉交給本師阿彌陀佛,但是繞路危險,因為我們是業力生死凡夫,直行最安全。
三、 如何分辨「一向專念」與「雜行雜修」?
道晟師父舉例為何淨土宗祖師六度萬行卻仍可以稱為「一向專念」?
因為「一向專念」指的是心中清楚明白往生唯靠這句佛號,這句佛號就是百分之百的往生保證,不用再增加其他經咒或善行的功德,但是身為佛子眾善奉行是本分、持戒是本分,理當感念佛恩身體力行。
「雜行雜修」是指內心覺得只靠念佛不夠,必須再修其他諸行才有可能往生,如此之人對佛號功德力未全深信,心中惶恐不安,東抓西湊修行就越雜亂,對往生的信心就越低。
所以「一向專念」與「雜行雜修」是看心中對佛號的肯定,但是祖師為何一再要求並且懇切勸導專念、專稱、專又再專?因為我們是心性不定的生死凡夫,若不明指念佛往生這條直路,加入太多雜行很快就會迷失,若不加以規範而鼓勵諸行,令眾生錯失往生利益,諸佛菩薩與祖師將何其悲痛?
所以道晟師父雖然明指出「一向專念」與「雜行雜修」關鍵在心不在外相,但仍不鼓勵蓮友摻入雜行,要求大眾專稱佛名,然後盡佛子本分奉行諸善,否則不要求大眾走直路,鼓勵繞路,若是出了差錯錯失往生,師父的內心悲痛無過於此。
當遇到苦難或是對世間有所祈求的時候,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觀世音菩薩,因為這句佛號同時也包含了觀音菩薩名號一切功德,而且更加圓滿殊勝更加可以安心依靠。
如此念佛人定能安心念佛,同時了解自己仍在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加祐之中未曾離開,當能歡喜一向專念,信心具足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
16.🏠弟子希望能夠皈依淨土宗,應該怎樣做?謝謝師父每次的開示,使弟子受益良多。
🙏道晟師父開示
首先要知道皈依的意思,皈依就是歸投依靠,淨土法門就是全身心歸投依靠到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當中,也等同歸投依靠到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大功德海當中。
所以,不在於形式上的皈依,而在於你身心的真正皈依。當你確實全然的相信這句佛號的功德,全然的了解阿彌陀佛的願力,了解祂是要救拔我們出離生死輪迴,往生極樂世界,當你真正身心都依靠到阿彌陀佛的功德上,你就是皈依了。
假設你在佛殿參加皈依儀式,可以稱為三寶弟子,但是若沒有真正全身心皈依的話,不是真皈依。
如此吃虧的是自己,佛是沒有差的。佛的功德恆常存在,願力恆常存在,永遠在等待迷途的眾生回頭。
你問得很好,想要皈依,那麼請你真正的全身心的相信這句佛號的功德,全身心靠倒這句佛號。
什麼叫全身心靠倒?不論你遇到任何事情,第一念一定是南無阿彌陀佛,你相信阿彌陀佛一定會為你做最好的安排,你相信只管念佛,一定會消業增福。把「南無阿彌陀佛」放在你所有妄念當中的第一位,永遠是在你所遇順逆境的第一位!
若你真的相信,自然安心不懼怕,你知道業力現前是我們過去生的果報現前,本來就應該要承受,而且只要持續念佛,阿彌陀佛自會為我做合於我因緣之下最好的安排。
這樣才算是真正皈依淨土宗的佛弟子,請你一定要一向專念,只要一向專念,篤定得生極樂世界,也就是祖師大德說的「萬修萬人去」。
若是三心二意雜行雜修,不是真正的相信,不是真正的皈依,也無法保證可以得生極樂!
所以請你照師父說的這樣做,祝福你在阿彌陀佛的加持下,能夠堅定信願,得到真正的利益,於捨報之時蒙佛接引往生極樂。祝福你,南無阿彌陀佛。
《一句佛號足矣!》
17.🏠阿彌陀佛,我在網路上有聽到其他法師開示時,大力推廣「往生被、金光明沙、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咒輪」,說以上這些法寶都是利益眾生的,所以我在家都準備好這些物品,隨時與人結緣,跟您分享。
🙏道晟師父開示
你是本著要利益眾生的立場來準備法寶與大家結緣,此發心值得讚歎!而師父是本著淨土宗的宗旨「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意即專稱佛名,仗佛本願,得生淨土。)為出發點,要大家相信阿彌陀佛的願力,要大家了解這句佛號具足無上功德,只要念佛,往生功德已具足,成佛有餘!只要念佛,不需要其他法寶輔助,無疑無慮,自然往生。
師父要強調,佛的所有法門都具無量功德,但是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需順應【阿彌陀佛本願】,順應佛願必須「持名念佛,信願往生」,無需其他法寶。
「持」是盡此一生專持「南無阿彌陀佛」佛名
「信」是「信這句佛名總括阿彌陀佛全體果地功德」
「願」是「願生西方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與淨土宗諸祖為了讓眾生安心專稱佛名,引經據典證明「一句佛名總括阿彌陀佛全體果地功德」、「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因佛願力,眾生持名得佛功德,故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只要相信這句佛號,安心稱念,絕對足以讓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師父一再強調「一句佛號足矣!」,相信佛號功德安心稱名,是希望蓮友可以更加堅定的念佛,絕對不是否認別人或是別的法門,是為避免專稱佛名的人心中產生搖擺,而無法安心念佛。
無法安心念佛的人必然對佛號信心不足,當聽到別人說某個法門可以助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然會想增加其他法門或法寶來讓自己安心。
但是法寶無量,我們無法一一具足,如果心裡不安,對佛號沒有信心,那麼再多法門或法寶也沒有幫助,所以要抓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根本是「念佛」,抓住根本決定往生!
也不用擔心往生者不能念佛,或是往生了不能自己念佛,我們念佛給他聽或是幫他念佛效果是一樣的,因為阿彌陀佛是無礙光,是「諸邪業繫無能礙者」,阿彌陀佛的光都能攝受接引亡者。
如同印光大師所說「通身靠倒」,這是徹底相信這句佛號才能做到的,不管有什麼疑慮或擔心,都依靠佛號,雖然其他法門或法寶功德無量,但是身為淨土宗的行人,對這句佛號就該信到底,信心堅定持佛名號,一切交給阿彌陀佛!
希望你能諒解師父說這些言論的立場與苦心,並了解師父並非否決別位大德或法門,南無阿彌陀佛。
【莫造口業 隨喜功德】
18.🏠居士傳來
師父您好,有個疑問請教您,我看很多做善事的人,比如慈善團體、教堂、佛教會等等,雖然做善事值得讚揚,但是他們好像怕別人不知道一樣,拍照上網、拍食物合照等等,為什麼不可以低調?不要搞那麼多花樣?請師父開示。
🙏道晟師父開示
你的問題師父分兩方面回答你。
(一)
不要妄下定論以免造口業
佛門所說的菩薩行,看的都是起心動念。也就是說,每一件事情不是看它的外像,不是看它最後的結果,而是看做這件事情時候的起心動念。
假設做一件事情是真正要利益眾生,不管表面上如何,是低調進行還是高調宣傳,都是菩薩行。相反,如果做一件事情不是為了利益眾生,只是為了人間的沽名釣譽與利益,那麼,即使包裝得再崇高,也不是菩薩行。
但是,我們是業力凡夫,不是阿羅漢以上的聖賢眾,沒有他心通,無法論定每一個人的起心動念,所以,不能輕易的去評論他人!當我們憑自己的感覺去評論事情,很容易造口業。因為做這件事情的人起心動念究竟如何,你全然不知道,你只是憑事情表象帶給你的感覺而做判斷下定論,但是這個定論很可能是錯誤的,當你下了一個錯誤的定論,又把它說出來,你就造了口業。
所以,不能輕易的去評論,否則會造口業。
(二)
修習普賢十大願王「隨喜功德」
現在是五濁惡世,此時的人間充滿了各種的罪惡,所有的媒體總是殺人犯罪等造惡的消息佔滿了篇幅,讓原本就充滿痛苦的人間更加黑暗。
更因為業力關係導致眾生「批鬥心熾盛」,不論怎麼做都會遭受他人批評,即使低調默默行善也會遭受不理解的人惡意評論。
而慈善團體若不公佈宣傳,那麼就無法具有公信力,也無法拋磚引玉讓更多人行善,甚至會因為捐款的人減少而造成營運上的困難。
不論這些行善團體的發心如何,總是比造惡者好太多,不是嗎?難道你不希望這個世間能夠多一些善行來鼓勵大家,來讓更多人的光明面顯發出來,讓五濁惡世少一點黑暗,多一點光明嗎?
我們做為一個佛弟子,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念頭,更要了解「凡夫的念頭受業力牽引」,非常容易落入批評!
如果今天是普賢王菩薩的話,以普賢王菩薩的清淨業力,面對這些善行會如何想?菩薩定然「隨喜功德」!
菩薩隨喜,凡夫批評,所以證明我們確實是受業力掌控的生死凡夫!以後面對他人的善行,不論對方的做法如何,你應當隨喜讚歎,修習普賢王菩薩十大願王的「隨喜功德」。
你更應該好好念佛,以讓自己念頭清淨,不落評論造口業,請務必堅定持續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修行法門中沒有比念佛及供養三寶更殊勝的!】
19.🏠 【應為自己供養三寶嗎?】
平時供齋或供養三寶時我都是以家人的名義供養,這樣他們是否能積聚相關的資糧?如果我也希望可以積聚資糧, 是否需要以自己名義作供養?
🙏道晟師父開示
平時供齋或供養三寶以家人的名義供養,他們當然可以積聚福德資糧,要知道念佛及供養三寶是轉變因果的強緣,應恆常念佛,盡力供養三寶。
若你要以自己名義供養三寶積聚福德當然是可以的,至於什麼時候以家人名義供養,什麼時候以自己名義供養,由你來決定,供齋、供養三寶的福德都可以讓我們未來解脫生死。
🍑🍑🍑現在附上淨土宗四祖親見文殊菩薩時所請示之問題,及菩薩之重要開示,請大家務必牢記,貫徹實行,南無阿彌陀佛。
法照大師問:「末法時代眾生,距離世尊在世期間已經很遙遠了,智識淺薄、根器下劣、業障深重、煩惱熾盛,本來具足的清淨佛性無法顯露出來,而佛法如大海廣闊無邊,不知其中有何佛法,適合這種根基?不知修那種法門,容易達到成佛的境界?」
文殊菩薩首先開示說:「你要修習念佛法門。唯有念佛法門,才適合末法時代;一切修行法門中,沒有比念佛及供養三寶更殊勝的。如果這樣做,自然能快速圓滿,成就福慧雙修。我文殊師利在過去世中,就是因為念佛、供養三寶的緣故,才能成就佛的智慧。所以你應該知道,一切諸法波羅蜜及甚深禪定,乃至十方諸佛,都是從念佛成就的。故知念佛法門,是一切法門之王。」
🌟🌟🌟印光大師致廣慧和尚書如此說:
蓮宗四祖,法照大師,親見文殊,示以念佛。可不仰遵聖意,專主念佛。尚欲仗自力而棄佛力,隻圖撐大門庭,不計得益與否,慕虛名而輕實益,其喪心病狂,何至如此之極乎。——文鈔續編
20.🏠因為不了解淨土法門是「全仗佛力」的特別法門,所以從自力修行的角度,以及不正確的見解,因此向道晟師父提出心中的疑問以尋求解答。
一、問:學佛學到身體差,不如好好做人?
🙏道晟師父開示
身體好、身體差跟學佛沒有關係,健康與否是宿世業力及此生自己是否照顧好身體所呈現的因果。
而且真學佛人自然會好好做人,不但會好好做人,還會做好人、善人、上善人,實在不必擔心。
二、問:既然認識字又不是文盲,也不好好深入經藏,怎會只是自私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道晟師父開示
分三方面來說明
(1) 並不是認識字的人就有根機「深入經藏」,我們業力凡夫未明心地,看經只是依文解意,很容意曲解佛意,非但得不到讀經的利益,更遑論藉此斷惑證真了生脫死。
(2) 阿彌陀佛並未要求我們必需深入經藏才能往生淨土,自古以來有多少大字不識一個,卻預知時至且瑞相殊勝的往生者?其中甚至不乏動物預知時至往生的實例!
(3) 只要往生淨土後,蒙佛力加持,自然會通達一切佛法,通達百千萬億陀羅尼門,證無生法忍,成為一生補處的大菩薩!彼時具足一切功德力再回來娑婆世界廣度眾生,是真正大慈大悲,怎麼可以說「念佛求生淨土是自私自利」?
三、問:能在夢中念佛嗎?
🙏道晟師父開示
能在夢中念佛固然很好,即使不能在夢中念佛亦不妨礙往生!試問從古至今往生淨土者有多少是到達夢中念佛的境界?往生淨土只需「信願念佛」,阿彌陀佛化身的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云『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
仰仗佛力信願念佛必定往生!
四、問:在睡夢中都無法念佛了,當臨終色身敗壞時,那種痛苦昏沉還能讓我們念佛嗎?還能往生嗎?
🙏道晟師父開示
只需生平信願堅定,一生念佛求生西方,臨終阿彌陀佛必定來接,乃至臨終業力現前導致色身昏迷都會來接引,不要擔心!這是根據淨土三經、善導大師及許多實例再再的證明!只要平生信願念佛,求生西方,請安心放心,臨終阿彌陀佛必定來接!
五、問:跟佛菩薩結個善緣就好,然後好好做人,貪嗔痴都放不下了,還談往生?
🙏道晟師父開示
(1) 學佛是為了什麼?難道只是跟佛菩薩結個善緣?學佛是要解脫生死成就佛道!
(2) 要如何「好好做人」?念佛人自應依印光大師所說「敦倫盡份 閑邪存誠 老實念佛 求生淨土」,理應孝順父母、照顧兒女、和睦兄弟姊妹鄰居、誠以待人,這些是我們該盡的本份。
(3) 就是因為我們根機漏劣,業障深重,無法仗自力去除貪瞋癡,了脫生死,才必需仗佛力,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只要一往生,即一生成辦,直至成佛,才能達到學佛的真正目標!
請大家務必相信經中佛所言,以及淨土宗祖師大德對佛經的解釋,修行才不會出錯,千萬不可因為凡夫的錯誤知見而動搖自己求生西方的心!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了解我們仍是凡夫,煩惱未斷、心易分別、對許多事都還放不下,所以,只要求我們盡此一生「信願堅定的念佛」,「求生淨土的心勝過其它紛亂的種種心念」,做到這樣就會接我們回西方,南無阿彌陀佛。
【如何對治執著】
21.🏠師父吉祥,今天又感覺要放下自己心裡的執著很難,很清楚的知道要放下不要執著但又做不到,心裡還是會有波動,請教師父不知道要如何才能放下自己心中的執著?
🙏道晟師父開示
我們是業力凡夫,要放下確實非常的困難,因為這是無始劫以來的業障,我們受業力的牽引,產生很強的執著性以致於放不下。
對治它只有兩個方法,你也知道的方法,一個是至誠的懺悔業障,一個是真誠地念佛。
這句佛號裡面包含了所有的功德力,也包含了懺悔,念了以後,自然可以讓你消業障;念了以後,自然會加持讓你可以放得下。
這句佛號所包含的功德絕不是我們凡夫所能臆測,這個境界只有佛才能夠知道。但是我們只要深信不疑,只要一直念下去,自然而然得到受用,執著性會一直減少,再老實念下去,那麼無事不辦。
你必須去實行而不是「用想」,你不能老是想「我怎麼放不下」,這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你必須不斷地念佛,只要念佛,也不用感覺我有放下沒有放下,只要一直念下去,自然而然就慢慢放下了。阿彌陀佛。
22.🏠請問師父淨土法門,「淨土」是不是我們清淨心果報的顯現?極樂世界是不是我們心性的流露,當下即是,所以所謂的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不必等來生。是此意?感恩,阿彌陀佛。
🙏道晟法師開示
這是站在聖道法門「理體」的角度所説,但是在「事相」上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如果用這個角度來說明淨土法門是錯誤的,因為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是全仗佛力的法門,不能以聖道法門的教理來解釋,否則會曲解阿彌陀佛的本願,會誤導眾生!會造大口業!切莫如是說,要謹慎再謹慎!
從「理體」上而言,心(自性)、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本具與佛相同的佛性,眾生、諸佛、所有淨土都是一體的,都是由同一個自性(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所顯現,從這個角度說,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是由自性所顯現。
問題是,在事相上,我們就是徹頭徹尾的罪惡生死凡夫,雖然本具佛性(自性),但是我們遠離自性何止十億八千萬里之遙?我們連自性的邊都摸不著,渾然不認識自性!怎麼能說「極樂世界是我們心性的流露」?這完全是錯誤的!
我們的念頭恆受業力牽引,充滿貪瞋癡,相應惡業,不斷造業無法停止,如地藏經所說「如履泥沼逐步深邃」,念念充滿染污的念頭,無法控制,哪來的「清淨心」?哪來的「清淨心果報」?
請你閉目一小時,看看期間有多少天馬行空的幻想妄念奔馳而過?一小時中快速播放的影像念頭全是有關家人、工作、往事、生活瑣事等等,充滿擔憂悔恨煩惱,何曾有清淨心?所以千萬不可認為「淨土是我們清淨心果報的顯現」!
加上我們居住在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不殺生,即使是看似無害的蔬菜背後也有共業,包括掘地種菜、使用農藥、運輸過程,都難免會傷害到蜎飛蠕動等眾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為了生存而持續造殺業,若靠我們自己修持有漏雜毒的人天福報,希求下一世做人生天都有困難,更何況是要往生到佛的淨土?要知道,除非大乘菩薩,連一般小聖或羅漢,要靠自己的修行都無法往生到極樂世界,更不要說是你我凡夫?所以切莫說「極樂淨土是我們清淨心果報的顯現」,這是大妄語!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清淨心顯現,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就的報土!上自等覺菩薩,下至生死凡夫,一切眾生能往生極樂,全仗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接引,絕非仗我們的清淨心!
若「當下即是」,那麼,我們的貪嗔癡妄念是否也該當下消亡?地獄眾生是否也該當下不會感受有苦?但是事實上我們做得到嗎?我們在煩惱瞋恨之時,有辦法「當下即是」嗎?我們有資格說「當下即是」嗎?
所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也是指一切眾生本具佛性,所謂「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但是眾生經過累劫輪迴後,「心」早已遠離「本來面目」的佛性,成了充滿貪瞋癡「面目全非」的凡夫心,而要從凡夫修到「開悟證果見性成佛」的境界,簡直比登天還難!以我們的根器根本無法修到此境界!
關於「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不必等來生」,印光大師云:「蕅益所說,乃是為一輩倚傍宗門,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及不依淨土宗旨而修,但以念至一心不亂為究竟極則事者之法藥也。此乃淨宗門外之事,不可與信願具足之真修相比,致門徑混濫也。」。
印祖開示這是「旁門求生淨土的修行,不是淨土宗的修行!」,若是想往生西方就應該依淨土宗祖師教誨修行,不應與旁門的見解混淆,兩者對於法門的深入與利益是天差地別,務必謹慎!
阿彌陀佛再來人善導大師教導我們一定要具足「機法二種深信」,要深信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要深信阿彌陀佛的大願力真實不虛,決定能救我!唯有真信切願老老實實念佛,方能於今生仗佛力往生極樂,永脫輪迴,否則,若仍誤認自己有清淨心,不肯老實念佛,必然繼續生死輪迴,受無止盡的痛苦,多麼令人痛心疾首!請務必具足正念,老實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九品是佛的方便說,欲令一切根機的眾生皆知道自己往生有份,進而生起願往生心!】
23.🏠請問師父:受八關齋戒跟往生品位高低是否有關?
「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觀經」說有分九品,應如何看待?
🙏道晟師父開示
(一)無關。
淨土法門全仗佛力,上至普賢普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皆是仰仗阿彌陀佛願力往生極樂國土,跟自己本身的修行毫無關係!普賢菩薩尚且不能以其自身功德增加往生品位,何況是罪惡生死凡夫的極微少受戒功德?想要以受持八關齋戒功德增進極樂世界的品位,實在是大妄想!極樂世界一切皆是阿彌陀佛微妙佛果功德所化,一切受用皆來自於佛,除念佛功德來自於佛,所以與佛有相等價值外,其餘雜行雜修功德如朽木落葉,連極樂世界的一沙一塵都換不到,更不要說能增進品位!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云「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是佛引導持戒者求生極樂的方便說,故佛說只要持戒圓滿,『願往生』即能往生。其實仍不脫離阿彌陀佛願力「聞名欲往生」的涵蓋範圍,依然是仰仗阿彌陀佛願力往生。
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必須從整體的角度去理解中品中生這段話,才能真正了解佛意,《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攝受最多法門求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一部經。觀經緣起於韋提希夫人的請法,請示的是『觀』,世尊藉此大開方便,禪定、般若、讀誦大乘(其他法門如藥師經、金剛經等)乃至孝行、人天善九品涵蓋廣大範圍,只要回向都可以往生,乃至沒有修行的下品眾生,只靠念佛依然往生!佛方便說九品目的是要讓所有眾生知道自己往生有份,眾生才會生起願往生心。
(二)
九品品位是方便說,是佛陀為引導三輩九品根機的眾生歸入念佛而說,包括修大乘善者、小乘善者、世間善者、世間惡者等一切善惡凡夫,皆令其認為自己可以往生西方,達到「願生西方」與阿彌陀佛願力相應的目的。
善導大師說:「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這才是佛真正的本懷。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分二種,一、念佛往生二、以自力修諸行回向往生。
念佛往生者無品位、超越品位,往生後立即花開見佛,稱為化生。因為念佛往生者同稱彌陀佛名、同得彌陀功德、同乘彌陀願力,同因同果平等一如,直入報土,沒有品位高下,如善導大師說「同因同行至菩提。」;信願持名者攝佛全體功德成自己功德,善根福德同佛,頓超九界,直入佛地。往生極樂世界後,受用同佛無有差別,如印光大師說:「既得往生,則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聖見,二皆不生。」,如善導大師說:「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而以自力修諸行回向往生,則功德千差萬別,隨功德大小,存品位高下。往生後不能立即花開見佛,須滯留蓮花內之宮殿若干時節,暫不見三寶,隨每個人疑惑佛智之深淺、功德之多少、罪業之輕重而花開有遲速,得益有不同,分為九品,實則不限九品,乃至無量品,稱為胎生。
阿彌陀佛以大悲心平等救度十方眾生,絕對不會因為眾生的根器而有差別,經中所言都是佛陀世尊的方便引導,要令所有根器的眾生都能往生極樂世界。
為何佛陀世尊要使用方便說?原因大致有二:
一、 眾生善根不足,不能聞真實語。
佛陀世尊所有說法都必須應對眾生根機,如《金剛經》中提到「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如果說法不應眾生根機,會令眾生驚恐佈畏,甚至毀謗,故方便說九品,如同一乘法是真實說,為應不同根機眾生而方便說三乘法、五乘法。
如果世尊教化的與會大眾都是法身大士,祂決定一開頭就直言,「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需等到最後說『阿彌陀經』時才說。但是娑婆世界眾生決定有分別心,可以接受自己得到念佛利益往生成佛,卻無法接受造惡眾生得到與自己相同無異的念佛利益,不只會毀謗,更可能認為世尊蠱惑造惡,故世尊必須善巧方便引導,同時令娑婆眾生不捨棄五戒十善,故說九品,以方便說將造惡眾生放在下品,令娑婆眾生心生平等願意接納,所以淨土法門真的是難說難信之法!
二、 方便引導一切有緣眾生往生極樂國土。
淨土法門圓超一切法門,攝取一切法門圓融無礙,眾生善根不同、因緣不同、契機法門不同,不可能全部接受真實平等的淨土法門,所以善巧方便說,目的在引導輩品諸機歸入念佛一乘。
24.🏠請問我們要去受戒五戒或者是菩薩戒、八關齋戒這個算是雜修嗎?
🙏道晟法師開示
華嚴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不論修行哪個法門都不可以捨棄戒,戒是佛法住世的根本,如果沒有佛法如何弘揚淨土法門?甚至即便是未學佛之人也該持重戒。
淨土宗諸祖善導、蓮池、藕益、印光等祖師,無一不是持戒嚴謹甚至可以說苛刻自己之人,持戒程度非常人能及,但是專修念佛與持戒是沒有任何矛盾的。
所謂「專」與「雜」是指你「依據什麼求生西方」,如果都是依據念佛求生西方那就是「專」;如果是除了佛號,還認為必須依據戒或禪定等才能往生,這就是「雜」,而不是看表面的修行來決定專或雜,只是世尊與祖師慈悲,知道我們心不堅定,容易改弦易轍,所以才一再強調專修念佛,維持往生西方的基本條件,但是身為佛子感念佛恩與佛子本份守持重戒是應當的,和專修念佛沒有矛盾,因為我們內心知道,「雖然我持戒但是我知道往生不靠持戒,是靠念佛」如此便是「專」,倘若是「我只有念佛還不夠,必須加上持戒才更有希望往生西方」這就是「雜」,雖然往生不靠持戒,但是佛確實不希望眾生因此肆無忌憚造惡,所以處處為眾生說各種淨業,即便那不是往生門檻,卻是世尊苦心希望眾生不要再造罪受罪,斷了自己與淨土法門或三寶的因緣。
所以如果你有發心受戒或持戒那很好,以感念佛恩的角度盡你所能去受持,然後老實念佛求生西方,如此不相違和,安心念佛安心持戒,南無阿彌陀佛。
25.🏠帶領皈依的法師如果圓寂要重新「皈依」嗎?弟子懇請法師開示。
🙏道晟法師開示
不用重新皈依。
皈依是皈依三寶,是讓凡夫在生死中流浪迷惘的心能有所依靠,皈依佛寶、法寶、僧寶。透過法師的入門儀式將心歸投依靠在佛法僧之中,只要心與三寶沒有分開,就不用重新皈依。
若因為皈依的法師圓寂,就要重新皈依,則非皈依三寶,而是只皈依某位法師,若不是皈依三寶,何來真正利益?
相信許多佛子已經不是第一次皈依,很多人問是否要再皈依?師父建議需要重新皈依的情況如下;
(一)因為生死輪迴換了色身,這個意識心已經忘失三寶,所以這一生再重新皈依。
(二)以前已經皈依過,但是當時的心不殷切,或是久經歲月退墮懈怠,而今又對佛法、對了生死生起殷切精進心,此時退失的心想再一次回歸三寶,參加皈依儀式以提起修行的心念,這種再次皈依師父是贊成的,但即使無再次皈依也無妨,因為了生死的心殷切才是最重要的!
反之,若只是當時皈依的法師圓寂,但是內心並未離開三寶,則在捨報之前都無須再次皈依。
【南無阿彌陀佛功德無上,切莫將黃金當成鐵!】
26.🏠請問師父:稱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真的功德更廣大嗎?請師父開示,謝謝師父。
🙏道晟師父開示
此法出自《寶王論》,內容如下:
釋迦佛在世時。有翁婆二人。用穀一斗。記數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佛云。我別有方法。令汝念佛一聲得多穀之數。乃教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這樣稱念的功德並沒有更廣大!這只是佛陀的善巧方便,因為佛陀觀見這對老夫婦內心擔憂佛號功德不夠多,所以,才以此說法令其安心念佛。
譬如有個村落,那裡的人從未見過黃金,有位甲某得到黃金,自己不認識,問鄰里,大家也都不認識,且異口同聲告訴甲某「這塊金屬頂多只是鐵的價值」,所以甲某也認為黃金只有鐵的價值。後來有位善知識知道此事,擔心甲某被騙,也了解甲某「把黃金當鐵」的深刻觀念難以改變,因此方便告訴他「我教你一個方法,可以透過煉金術,把你手中的鐵變成黃金。」,藉此讓甲某相信手中的金屬有黃金的價值,出去買賣時才不會吃虧被騙。
這就好像寶王論中的這對翁婆,不認識「南無阿彌陀佛」真實功德,深怕所念佛號功德不夠,無法往生西方,貶低這句佛號無上價值,如同將黃金貶值成鐵,所以佛陀才會順其根器,善巧引導他們如此念法。
而當我們了解彌陀本願,信受彌陀救度的時候,就知道這句佛號具足無上功德,本身就是黃金,根本不用透過任何加工造作,其本身就是100%純金,有無上價值。
這句佛號是阿彌陀佛全體佛果地功德,功德廣大無量無邊,能令十方眾生往生,所包含的何止是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而已?這句佛號是總攝千萬億那由他倍的十方諸佛功德,所以,只要專稱南無阿彌陀佛,一向專念到底,必得往生,南無阿彌陀佛。
【畜生道VS人道,完全無法比,請珍惜人身難得!】
27.🏠請問師父,您在「任憑彌陀--念佛最強緣轉化果報」中提到宋朝曹彬、曹翰兄弟的故事,其中曹翰墮落為豬,託夢請人為其念佛以減輕被宰殺的痛苦。請問豬既已知念佛的殊勝,為何需透過別人為其助念才能減輕被殺的痛苦?而念佛強緣為何只是減輕痛苦,而非得生淨土究竟解脫?
請師父慈悲開示。
🙏道晟師父開示
壹、供養三寶功德不可思議
曹翰得以解脫全憑過去聽經、供養三寶的功德,以致唐宋三百年間都做小官,最後一世位居將領,因攻城不克起瞋恨,屠城掠財造下莫大殺業,導致世世做豬數百年,於明朝萬曆年間才又得以託夢向有緣者求救,此亦是仰仗供養三寶之力才得以託夢解脫。
若論因果業力,如此屠城的殺業決定是墮入無間地獄長時受苦,復為餓鬼、畜生、貧窮下賤人,復遇惡緣來結,再度墮入地獄無有出期。而他卻因三寶之力攝取不捨加持守護,僅受數百年畜生之苦便有出離之緣。
貳、畜生為何需透過別人為其助念才能減輕被殺的痛苦?
(一)要知道受畜生業力覆蓋時,如癡如聾如啞,只有畜生的本能,沒有智慧,託夢時的智慧僅僅是佛力加持下短暫的撥雲見日,暫得一絲智慧,託夢後又回復到畜生道的狀態,所以是沒辦法自己念佛的,必須請人助念。
(二)託夢的因緣可能是佛菩薩以曹翰的樣貌託夢,更有可能是佛菩薩加持,讓曹翰神識獲得短暫的清明,並因佛力加持入夢求救。
(三)阿彌陀佛光明對於幽冥眾生拔苦有極迅速的效果,生平未念佛的罪惡生死凡夫(包含畜生),色身給予的痛苦感受非常劇烈,因為生平未念佛,所以初期痛苦難免,直到瀕死色身將壞,臨終神識出離之際,神識可以明顯感受到他人為其念佛回向的功德與光明,在阿彌陀佛光明主導之下,最大限度減少痛苦,所以才在夢中請託念佛回向減少痛苦。
(四)平生業成之人阿彌陀佛會在臨終前提早出現,與生平沒念佛沒信願,臨終才聽聞佛號的眾生不同,是安樂安穩地等待往生。
參、念佛強緣為何只是減輕痛苦,而非得生淨土究竟解脫?
此非阿彌陀佛最強緣的問題,而是墮入畜生道眾生的問題!
今生能得人身,並接觸到善導大師一脈的淨土法門,專稱佛名願生極樂是莫大的無上福報!尤其在五濁惡世非常稀有難得,其人數比例比「大地土VS爪上土」更少,所以善導大師云「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反觀,置身於畜生道的眾生,生生世世不斷被屠宰,心中只想免苦,知道念佛能免苦已是莫大福報,如何能夠像淨土宗蓮友這樣理解阿彌陀佛願力,信受且求願往生?所以墮入豬身只知減苦不知往生並不奇怪!但是,就算其不知求生淨土,他人為其念佛的功德力仍會導引其往生極樂,這就是阿彌陀佛願力最不可思議之處!
由人道、畜生道對比之下,更顯得我們今生得人身、得以聽聞善導大師教法、懂得念佛求生西方、平生業成的難能可貴!所以,應更加感念佛恩,知足常樂,把握身體強健時,堅定信願老實念佛相續念佛,更應自信教人信,隨緣勸人念佛,分享彌陀本願的殊勝,令更多人得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28.🏠師父,我有兩個問題想請示師父。
一、我之前時常聽到一句話「火燒功德林」,這應該不是念佛法門的思想吧?
二、您説業力選擇念頭串成思想,目的是要引導我們承受果報。如果是有關決策的事情,有不同方案,結果會不一樣。是否不管我怎麼選擇都是業力導引?如果我念佛了,不管我選擇哪一個方案都可以嗎?交給佛安排嗎?
🙏道晟師父開示
(一)
「火燒功德林」是對於修行人的警惕!以達到勸導修行人懸崖勒馬的作用,這對修行是有莫大幫助的。
佛門中各法門的修行、受持皆功不唐捐,不會因為瞋念就導致過去累積的功德消失。但是,菩提與煩惱是相反方向,在瞋心起的一剎那,所有障礙也隨之生起!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雖然過去所修功德仍在,但意念從原本的功德變成造業,若放任業力的慣性持續下去,那麼,功德沒有增加,而惡業不斷增加,在比例上功德就減少了,所以「火燒功德林」從比例上來說是沒有錯的。
對念佛人來說,我們蒙受阿彌陀佛大慈悲救拔的恩德,仰靠念佛得生極樂,這句佛號是實相功德,絕對燒不掉!如同善導大師在「二河白道喻」所說,眾生瞋恚的火河、貪瞋的水河深不見底,並時常湧上白道,但是阿彌陀佛願力所形成的白道絕對不會受影響!
只要持續念佛願生極樂,絕對可以安然走在白道上,直接走向極樂。
但是,念佛人在認知念佛是往生之本、唯一正定之業、平生業成的前提下,日常除相續念佛外,亦不可放逸,有關修行人基本應有的修持,包括懺悔、吃素、忍辱、布施、粗持重戒等諸行,若有能行當行,絕不可放逸!不可任由貪瞋癡念熾盛!
(二)
世間萬法皆是因緣,每天走在路上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全有因緣,無一偶然,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此生從未做過選擇。
因緣的成熟需匯集各種條件,要天時(時機點)、地利(外在原因)、人和(事件參與者的念頭),水到渠成,前往早已預訂的目的地,這個渠道就像是定業幫我們安排的路徑,我們順著渠道流向終點。
雖然大方向是流向終點,但是水的流動卻不是統一直線往前流,在流動中會有各種漩渦、波動、漣漪、暗流,這些濺起來的流動,就像我們的念頭和選擇,不管是挑戰命運、放飛自我、探險刺激、放棄抵抗、自暴自棄,這些看似選擇,其實只不過如同水流撞到渠道中的石頭產生的不同流動,最終水仍是流向渠道終點,我們誤以為是自己的選擇,其實都未出業力的掌控,都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仍是往果報方向前進。
在了凡四訓中可以印證,在未修行的情況之下,一切功名利祿的努力與收穫皆在定數之中,數十年的思考、選擇與努力,皆不出業力掌控。唯有透過強緣改變渠道路徑及目的地,自然我們的念頭和選擇也會改變。
所謂強緣,包括如同袁了凡的積極行善積德,佛子的修行、念佛、供養三寶,其中最強緣是全仗阿彌陀佛願力的念佛,其次是全仗諸佛力的供養三寶,再其次是各種聖道法門仗自力的修行及行善積德。
透過強緣改變業果,如同改變渠道路徑及目的地,只要渠道改變,我們的念頭與選擇自然改變,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都在業力設定的渠道中打轉。
強緣的力道不同,改變的目的地也不同,行善積德終點是人天道,自力修行終點難測(每個人不同),唯有全仗阿彌陀佛願力的念佛人,終點必是極樂世界。
所以唯有老實念佛,一向專念,一切交給阿彌陀佛,讓佛力改變渠道及目的地,我們才能改變命運,最終抵達極樂,永脫業力掌控,直去成佛廣度眾生,南無阿彌陀佛。
29.🏠師父,我每天聽您的開示,很法喜,感恩師父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我現在有一個問題,有一句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句話讓我有一點膽顫,會想說一定要很專心的念佛才可以,但是師父說「只要念佛,不管你用什麼心念都可以。」,請示師父這樣有沒有衝突呢?
🙏道晟師父開示
(一)這是以禪宗思想所說,非阿彌陀佛本願。
在我們還沒有接觸到善導大師思想的淨土法門之前,也經常聽到這句話。這是明朝禪宗大德憨山大師所說的話,這是功夫話,是指若沒有證悟空性,心散亂不清淨,喊破喉嚨念佛也無法往生西方。
這種說法會讓我們恐慌沒有希望,因為凡夫本來就是妄想為體,妄念無邊,有幾個人的心能夠不散亂?如果要這樣念佛才能去西方,豈不是人人無望?這完全背離阿彌陀佛廣度十方眾生的本願!
阿彌陀佛只要我們念佛,沒有說要以清淨心念佛,沒有說要怎麼念佛,只需要口稱佛名,人人都可以做到!
(二)淨土是特別法門,不能以通途教法解釋。
善導大師的著作在唐朝法難後從中土消失,一直到民國初年才由楊仁山居士帶回中國來,印光大師當時看到了善導大師的思想,非常讚嘆推崇,所以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跟善導大師淨土思想是幾乎一致的。
在善導大師著作消失的一千多年間,中國各宗的祖師站在他們法門的修行角度來解釋阿彌陀佛的本願,有以禪宗立場、律宗立場、教下立場等等,他們雖很用心說明阿彌陀佛本願,很可惜都說錯了,包括「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兩句話,這是以聖道法門通途教法自力修行角度所說出來的話,與淨土法門全仗阿彌陀佛願力往生的他力特別法門截然不同。
我們所念的每一句佛,功德都來自阿彌陀佛,跟念佛人的修行沒有關係,所以有妄念沒有妄念,妄念多妄念少,念佛人都平等得到阿彌陀佛的功德。
這個法門是特別法門,非常的殊勝,任何一個眾生來念佛,不管根基如何、身份如何,都不影響念佛的功德,大家的功德都平等,因為都是阿彌陀佛的功德,跟每一個人自身的修行都沒有關係,也因此動物才能往生啊!如果不是全仗阿彌陀佛的願力,為什麼鳥、狗、老鼠等都可以往生?牠們有功夫嗎?牠們有清淨心嗎?牠們甚至連念佛都沒辦法念出來,只能聽佛號、心中念佛,所以這二句話是不成立的。
(三)散心念佛往生方是殊勝之本願
法然上人的著名公案:
明遍僧都問:雖念佛,心散亂將如何?
法然上人答:應知,心雖散亂,稱佛名者,乘佛願力,必得往生!生於欲界散地之人,皆散心也,猶如受生人界,則有目鼻,(欲界人之有散心猶如人之有眼睛鼻子一樣必然)。
所謂捨散心而往生,無有是理;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殊勝之本願。凡夫之心,何能無散亂?亦唯如此,故名易行。
(四)深信彌陀願力,不受別解別行、異學異見所惑。
阿彌陀佛的本願實在是太不可思議,真的無上大慈大悲憐憫我們,不管我們業障多麼深重都要救拔,甚至臨命終已經要墮地獄的人,都可以因為心中生起求生極樂之心而馬上得救,馬上得生,那還有誰不能得生呢?所以一定要了解阿彌陀佛的本願,要學習阿彌陀佛再來人善導大師的思想,不要被其他各宗各派所說出來的詮釋、與阿彌陀佛本願不相符合的話所干擾,這些別解別行異學異見會障礙安心念佛。
(五)一向專念必定得生
只要專念六字洪名,盡此一生不退轉,必定得生極樂,請安心老實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30.🏠因為我看到一些評論,有些人認為不強調觀經所講的淨業三福的修行,不強調守戒,是錯解善道大師的本意,是邪說。由於我學習佛法太少,也看不懂觀經四帖疏的原文,無法分辨是非,所以想向您請教,我應當如何分辨?非常的慚愧沒有學習好,但又害怕這樣的疑慮對往生造成障礙。
🙏道晟法師開示
(一)宣講善導大師教法的法師沒有錯解善導大師本意,從未刻意強調不必持戒!
法師以慈悲心為令眾生今生就能解脫生死得生極樂,方會盡力宣講善導大師教法的法義,講法時除清楚說明阿彌陀佛本願外,亦告知大眾要具足「機法二種深信」,慚愧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根機陋劣,無法靠持戒等八萬四千法門的修行解脫生死,唯能仰仗阿彌陀佛大願力,專一念佛得生極樂。故念佛人應以慚愧感恩的心時時念佛,亦應如印光大師說的「敦倫盡份、閑邪存誠、粗持重戒、老實念佛」盡到做人本份與佛子義務,從未刻意強調不必持戒,是強調慚愧無法持戒清淨,無法靠自力修行解脫,故要全仗佛力念佛!
法師宣講法義時均有經證、祖證、事證,引用三經一論、曇鸞祖師.道綽大師·善導大師等淨土宗諸祖教法為依據,及古今中外各種感應案例為證明,所說與諸祖ㄧ致,怎會錯解?
(二)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人,所說等同佛說,怎可說是邪說?切莫他人錯誤知見而自誤誤人!
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人,為讓生死凡夫了解阿彌陀佛本願而作五部九卷,著作中對淨土法門的解釋斬釘截鐵乾淨俐落,不留想像空間,楷定古今等同佛說,不容置疑!你所看到的評論,實屬不明教理之人斷章取義,才會有此謬論,自誤誤人,失去往生大利!
正如善導大師感嘆「專專指授西歸路,為他破壞還如故。曠劫以來常如此,非是今生始自悟。」,自古以來有非常多念佛人都有這種問題,即是好不容易遇到善知識,告知要一向專念,卻每每被他人的錯誤言語而動搖信心,無量劫來都是如此,不是今生才這樣自誤誤人。
(三)觀經的真正密意
整部《觀經》的唯一重點是經文最後佛陀幫眾生作的結尾『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這才是釋迦牟尼佛密藏之本懷,也是阿彌陀佛之本願。
《無量壽經》中云:「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彌陀願力當中只提到「聞名欲往生」,即稱名念佛願意往生,所以善導大師楷定「稱名念佛」是往生的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善導大師云: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證明「專ㄧ念佛」是佛指定往生極樂的方法。
觀經雖說定散二善的修行,但那只是佛的方便,為引導修定散二善的人歸入專修念佛的善巧。善導大師解釋『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才是佛的本意。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因為唯有念佛順佛本願,諸行相較於念佛,自然不可為比。
罪惡生死凡夫智慧淺薄、妄想紛紛、心如猿馬,為了讓這樣根基的眾生皆能往生,故教導一向專念之法,但是,絕對沒有強調可以不修善行、不守戒律,斷不可以訛傳訛,汙衊捨棄修行與不用持戒一說。
(四)為何《觀經》會說十三定觀、淨業三福的定散諸行?
佛智慧不可思議,聖意不可測,但是透過阿彌陀佛再來人善導大師的著作,可以略為得知佛的聖意:
(1)隨順啟請觀機逗教
韋提希夫人以通途法門的修行方式向世尊請法,『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世尊應韋提希夫人之機與啟請,從通途法門宣講,先說三福,十三定觀,再說持名念佛導歸極樂。
(2)安慰內心悲苦的韋提希夫人,故說三福。
韋提希夫人因為兒子阿闍世王造作殺父禁母的罪業,令他無比痛苦,她跟佛哭訴,佛為消除其內心的苦,順應於她,一開始就說「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等三福,讓她能安心聞法。
(3)勸善、遮止眾生造惡,故說三福。
善導大師說「《觀經》,佛為凡說,不干聖也。」,若無遮止,恐凡夫眾生恣意造惡,佛不忍見,故先說三福。
如同《無量壽經》中佛宣說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時,最後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二句,用意是遮止眾生造作此重罪,並非不度化此類眾生;並於觀經下品下生時,才告知造地獄惡業之人阿彌陀佛亦會接引往生。
亦如同慈愛的父母在孩子犯錯前,會先訓誡孩子說『假使你如何如何,我就不理你了。』,但是當孩子犯錯了,父母仍會幫助孩子,這就是佛說雜善諸行,遮止眾生犯錯的用意。
(4)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佛智慧深不可測,一音說法三根普被,說觀經時雖是對罪惡凡夫說,但同時也攝受上、中根機,所以亦說三福九品、十三定觀,但是以「持名念佛」總攝,最後以『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幫眾生作結論。
(五)彌陀本願難信難說
彌陀本願是「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眾生本就容易曲解難以信受,如果刻意在本願念佛的角度斷章取義,誤導眾生說這是摒棄諸行不持戒,是非常嚴重的毀謗三寶!此說法更會自誤誤人,令人無法往生西方!今生有因緣聽聞此教法,是多生善根福報因緣成熟,應珍惜此因緣,完全信受阿彌陀佛本願,及相信善導大師、一脈相承的祖師、現在弘揚此法的法師,堅定信願念佛,勿再受錯誤言論動搖!
31.🏠想請師父您慈悲開示。當我有個念頭,但不是心境上的念頭而是動作上的念頭,比如想去做某件事,那我怎麼知道這是業力的牽引讓我去達成我受果報的目的?還是佛力加持讓我避掉原本該承受的業果?懇請師父慈悲開示。南無阿彌陀佛。
🙏道晟師父開示
當我們一向專念之後,阿彌陀佛跟眾生是一體,每個念頭都有佛力,就像編織一個提袋或一根繩子,因為念佛加入佛力,這編織的材料裡面混加了最上等材質的金色絲線,所以即使以我們業力材料作為基礎編織的麻布袋,看起來差不多,但裡面混加了佛力的金色絲線,整體還是不一樣。
阿彌陀佛的攝取不捨護佑跟眾生一體的,並不會有什麼念頭在佛力之外,所有念頭都已經有佛力,如同一杯水加了糖,整杯水都是糖水,糖加多加少而已。不用去懷疑阿彌陀佛是不是在什麼環節沒有保佑到我,這是多慮。只要深信這一切阿彌陀佛都明白,已經照我原本業力在幫我安排了。南無阿彌陀佛
【不自助者能求佛助嗎?】
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仗佛悲願皆共成佛道
32.🏠請問如果明知道是業力導致種種不順,想要解決,可是只想仰仗佛力(如供養三寶,布施金錢),但不靠自己轉念而且也不念佛,只求外在因素解決(本身具足貪、瞋、痴),這樣有效嗎?
現在社會講求快速,大家幾乎都没有耐心,像生病時只想求特效藥,而不願從自己生活作息改善。我知道這是沒有用的,但是套用在佛法中,就有些疑問。不是要自性自度嗎?
假如有人因為只想仰仗佛力加持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不是跟求神一樣嗎?把佛當成神,當得不到時就會開始謗佛謗僧,這樣不就造更深的業力?
我們學佛人要如何應對這樣的人,用現代社會的語言教導他們?(自己心中很清楚明白,但是很難用語言文字表達给他人接受。)
懇請師父開示,感恩師父,南無阿彌陀佛。
🙏道晟師父開示
你的這些提問應該也是很多佛弟子想要知道的答案,師父盡量說明清楚。
(壹)
首先,師父要告訴你,你所陳述的這些現象,就是「末法五濁惡世」及「業力凡夫」的樣貌」。
凡夫的樣貌就是如你說的:講求快捷、沒有耐心、不想改變自己、只想用金錢供養三寶來解決問題、不靠自己修行、不靠自己念佛。
試問我們哪一個人不是想求現成?哪一個人不具足貪瞋癡?所以善導大師說「要相信自己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而凡夫要靠自己修行成就真是很困難!
你問「只想用金錢布施供養三寶,以求解決他的事情,有沒有效?」我分二方面回答你。
(一)如果你問的是「布施了金錢,對想要解決的問題有沒有效?」那我要回答你:「不一定」。
為什麼?因為供養三寶最主要是要有「至誠恭敬之心」,如果缺乏此心不易相應。
此外,人間要解決的問題牽扯到個人的業力、因果、福報。我們用數字來說明,如果他布施的金錢是「1」,可是他想解決的事情需要「10」的福報,等同於他只布施1/10,現在當然得不到他想要的結果。
加上如果還有業力阻礙,沒有消除,也無法讓所求滿願。
所以人間祈願,除供養三寶外,一定要加上念佛,方能消業增福。
(二)供養三寶絕對功不唐捐!
佛經中有這句話「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因為佛太了解眾生,所以為了度化眾生,必須要施設善巧方便,先照著他的欲望去滿足他,然後再引導他進入佛智中來。
如同今天這個人是為了達到他人間的目的才拿金錢供養三寶,但是供養三寶種下的是解脫的正因,得到的是解脫生死的果報,跟人間行善得到的只是人天的福報完全不同,有天壤之別。這一份功德在因緣成熟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會起作用,屆時會讓他對三寶生起恭敬心,讓他自然走入佛門中修行,最終可以解脫生死。
但是,因緣成熟的時間要多久?不一定,每個人不一樣。所以如果以這個角度來講,你說供養三寶有沒有效?當然有效!生死大事是最大的事情,今世的供養三寶功德得到未來世的解脫果報,實在太值了!
(貳)
你問「不是要自性自度嗎?為什麼只想靠著佛來解決問題?」
你要先了解什麼叫「自性自度」。
自性就是佛性,每個眾生都具有佛性,此佛性跟三世諸佛一樣,跟阿彌陀佛一樣,原本都融合在一起。但是,我們的佛性被生生世世輪迴的妄想煩惱執著給覆蓋得太厚重了,就像包裏在很深厚的礦石當中的黃金,完全看不到閃亮的黃金,只看得到厚重的塵土。
自性自度分兩方面來說明:
(一)聖道法門的自性自度
必須靠你自己累生累世的勤苦修行,修戒定慧斷貪瞋痴,徒手一鏟一鏟的把自己厚重的煩惱業障塵土鏟除掉,最後顯露出原本黃金般的自性。
可是,對我們沒有耐性的凡夫而言,根本不可能做到。
(二)淨土法門的自性自度
念佛就是自性自度!怎麼說呢?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每一句佛號都是阿彌陀佛的全體佛果功德,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全體佛性,所以你在念佛的時候,就是念佛性,此佛性自會度化你。
隨然我們具有佛性,但是現在仍是凡夫,沒有力量自己鏟除煩惱,所以,必須全身心靠上佛,一直念佛,自然蒙阿彌陀佛度化我們,最後往生極樂成佛,顯露出原本黃金般的佛性。
(參)
你問「只想要仰仗供養三寶、佛力加持得到自己要的結果,跟求神一樣,得不到的時候開始謗佛,不是會有更深的業力?」
首先師父要告訴你,仰仗佛力跟求神完全不一樣,因為對象不同,結果就截然不同。
你去求神,祂仍是三界內的眾生,自己都尚未解脫,即使有小神通,也無法真實利益眾生,無法讓眾生解脫生死。
但是求佛力加持,供養三寶,一定可以解脫生死!
你問「得不到所求的結果,謗佛謗僧,是不是有更深的業力?」
(一)謗佛謗僧要受報
因果絲毫不爽,造罪業當然要受報,而且罪越重受報時間越長,所以,我們不希望眾生造下謗佛謗僧的重罪。
(二)罪業虛幻,功德真實,受報後仍會解脫。
罪業是虛幻的(不是恆常存在的),供養三寶的功德是真實的(必獲解脫的)。雖然謗佛謗僧所造作的罪業一定會受報,但是受報後,仍會再遇到三寶,最終還是可以解脫生死。
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比丘尼蓮華色,他曾自述過去生的因果。她有一生為戲子,有一次演戲時將比丘尼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因而感得來世得以出家為比丘尼。
出家為比丘尼那一世因為犯戒而墮地獄,地獄報受盡,她再次投胎為人,遇到佛陀,而且證阿羅漢果解脫生死。
此真實案例是說明三寶功德真實不虛,供養三寶的功德必然是解脫之果。
從以上說明也可以證明求神跟求佛絕對不一樣!
(肆)
「面對這樣的人,要怎麼教化他們?教導他們?」
用最真誠的心!
用他聽得懂的話去跟他說「你求佛沒有錯,可是你求佛一樣要在因果法則裡面。如果你福報不夠,你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不能怪佛沒有保佑。」
告訴他粗淺簡單的因緣果報道理,然後鼓勵他:「你如果這麼想得到這個結果,告訴你一個更快的方法,你加上念佛,就更容易滿願。」
「因為這句佛號是佛的福報跟功德,是最大的功德,如果你願意相信,你就持續念下去,那會更快滿你所求。」
當他真的願意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自會加持,這句佛號會起作用,他自會慢慢淡化追求世間的心念。當然要時間才有這個效果,每個人業力不同,有的人可能只要一年、,有人要二三年,甚至五年或更久,我們見過太多蓮友的真實經驗,只要有耐心念下去一定有效!
你真誠的跟他講,他能聴一分是一分,能聽兩分是兩分,假使都不聽也沒關係,你念佛回向給他,祈求佛度化他,讓他願意念佛的因緣加速成熟。
從我們對其他人的反應,可以了解佛度眾生是多麼的慈悲,多麼的沒有分別!祂將我們看得清清楚楚,可是沒有嫌棄我們,沒有分別我們,只想怎麼拯救我們。可是我們凡夫就不同了,我們看別人的時候,看到的都是這個缺點、那個缺點,這個不對、那個不是,是不是這樣子?
所以,做為念佛的佛弟子,應該要體會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平等救度,應該盡量學習以如此胸襟對待所有的眾生。
© 2019